教會歷史

基督教台灣福音會內壢教會建堂簡史

基督教台灣福音會的創辦人為德裔美籍的孔彼得牧師 (Rev. Peter Kiehn),他自1906年起即開始在中國大陸華北地區宣揚福音。至1938年,他已先後在魯西及冀南各地設立教會多處,約計領三千多人歸主。二次大戰結束後,孔牧師夫婦雖已屆退休之齡,但仍有急切意願重返中國開展福音事工,遂於1947年復返中國,並在北平成立教會推展聖工。後因大陸政局變亂,孔牧師夫婦於1948年秋,途經香港輾轉來台,開始其在台的傳道工作,是為基督教台灣福音會之發軔。

孔牧師夫婦來台之初,多協助台灣聖教會等工作,迄1949年秋正式成立基督教台灣福音會,並同時籌辦台灣聖經學院(學院地點原於新竹,翌年遷至台北大龍峒)。其後於1951年至1953年間,陸續設立台北伊寧街、松山、大龍峒;高雄鼓山、新興街;內壢(崁仔腳)等6所教會。

孔牧師當時常被邀請到高雄講道,在搭乘火車的往返途中,經過崁仔腳時,看到這一大片荒地,似乎就有聖靈感動,要在這地方設立一所教會。1951年秋,聖經學院裡一位新生張威良,向負責教務的祁約翰牧師報告:「桃園縣屬的崁子腳,有兩大工廠,工人約有三千,連當地民眾,數在五千以上,雍興紗廠廠長李培元君夫婦,是我的同鄉,篤信耶穌,最近我在李宅領過幾次家庭禮拜,聚會情形良好,教友希望能有一所禮拜堂,正在禱告祈求中,請祁牧師代禱」。

其後,祁約翰牧師亦在李宅主領了聚會,孔牧師亦親自主領了英文查經班,漸漸感覺這地方確實迫切需要建立禮拜堂。經過禱告與尋求,神的應許是不落空的,在孔牧師多方奔走及教友的愛主熱浪中,在次年(1952年)二月,我們的家–崁子腳禮拜堂終於落成,舉行了竹棚聖所的獻堂典禮,事就這樣成了!孔牧師一生順服神的帶領,為了拯救千千萬萬失喪的靈魂,即使在當時艱難的環境中,依然堅定地完成神託付的工作,全然獻上所有。當教會被建造,步入正軌後,孔牧師就將教會交給當地的同工負責,繼續邁向下一個聖工。這與神同行的腳蹤,是何等佳美,我們今天得以在這地享受前人栽種的果實,飽嚐主恩的滋味,是何等的有福!

內壢教會設立後,先後有祁約翰、李士琦、狄明德、柏隆鋕等牧師協助牧會。內壢教會在任最久的牧者是王景濤牧師,其於1958年自福音教會聖經學院畢業後,即至內壢教會肩負起傳道的聖工。1971年按立為牧師,直至1981年榮退牧職。王牧師盡心牧會且持續23年完全地奉獻其薪資於教會聖工,令人感佩。王牧師榮退前,同年按立劉天鵬、陳竺士、林敏漢等三位執事為長老,共同鞏固教會根基。同年亦經福音總會同意後,按立黃昭天傳道為牧師。1984年起陸續邀聘之全職牧者有:吳承忠傳道、吳紹道傳道、程增道牧師、田渼禾傳道、陳一鳴牧師、張俊仁牧師、姚興基牧師、蔡裕人牧師、朱彥俊牧師、紀一峰牧師、張志凱牧師等擔任本堂駐堂牧師。現任全職牧者為嚴家仁傳道。

內壢教會的建築在這七十年的歷程中,從竹棚聖堂、到木屋、磚造,才有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每一次的改建,全教會弟兄姊妹都甘心樂意擺上,節衣縮食,用我們僅有的五餅二魚,憑信心仰望神,一再經歷上帝奇妙的作為。

回顧內壢教會的成長歷程,雖蒙主看顧保守,但亦倍嘗艱辛磨難。過去許多教會前輩蓽路藍縷,全心奉獻敬虔聖工;許多在內壢教會委身,熱心愛主的弟兄姊妹們,不畏艱難,一步一腳印,盡心竭力投入聖工。如今,教會即將邁入下一個七十年,唯有倚靠那位呼召我們的主,祂仍將帶領我們克服那許多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同心合一,興旺福音。

    

孔彼得牧師暨夫人在華傳道史略

孔彼得牧師自1906年至1912年與清潔教會(Mennonite Missionary Society)同工,在此時期內住在山東曹縣,單縣、曹州府一帶。1914年至1938年為宣聖會(The Church of the Nazarene)駐中國北部各地的宣道士。1914年至1919年,在山東朝城、濮州、范縣設立三處教會,同時也在冠縣開闢工作。1920年至1923年在大名府丶城安丶邯鄲縣、永年雞澤等地開始宣聖會的工作。迄1938 年離開工作,此時已成立了區會,並有一代表團體,由80到100位之當地教會的代表,推選出區會負責事務的人員,在休會期間由牧師及平信徒負責管理,負責之牧師與平信徒人數相等。自1914年開始工作以來,計有三千多人歸主加入宣聖會。

退休以後,除了在北平一年,另在台灣四年零四個月,所做工作有:

  • 台北市大龍峒聖經學院一所
  • 高雄市鼓山區教會一所
  • 桃園縣崁仔腳教會一所
  • 台北市松山區教會一所
  • 台北市伊寧街教會一所
  • 高雄市新興街教會一所
  • 台北市大龍峒教會一所

以上每個教會經常都有兒童主日學及各種聚會。

孔牧師到中國六個月後,即用國語領會,在開始頭二年,大部分時間是研究中國語文。孔牧師在華傳道,深感單身不便,須有配偶相助,其時適有一位同歲的亞拿小姐,且是同差會女教士,又因志同道合,同工一年以後,二人便訂了婚,翌年就在上海結婚,但是他們的工場卻在中國的北部山東,離上海有二千多里,相當遙遠,按中國當時的風俗,未婚的青年男女不可一同旅行,須有一位比較年長的伴隨。那時有一位老教士狄克小姐,陪伴他們同行。頭兩天的行程,是乘二入駕駛一推一拉的獨車,只能坐兩個入,所以孔牧師只好一路跟著步行,及至運河流域,始改航行,便雇了一隻小船,三人同乘一舟,歡喜非常,航行兩天之後,可以改乘定期棚船,於是改雇了一條大船,一帆風順到上海。由一位長老教會的老牧師證婚,並在這繁華的上海小住了數日購買一些物品後,這一對新婚夫婦仍由原路返回。

回到中國北部的工場。是住在山東單縣,未幾他們知道自己正是面臨著一個艱苦的環境,單縣城裡,偶像甚多,廟宇林立,人們不肯離開舊有的宗教,但因孔師母原是一位護士,常給那裡的病人診病,不久就設立了一個診療所,某次有一人剖腹自殺,肝臟流出,落在地上,孔師母就冒險來把已曬乾的肝葉拾起來,剪去一部份,在放入肚內,又用針線縫好,那人就倖免一死,因為對這人所施的仁慈,使大家的迷信和偏見,就被攻克消除了,有若干人因此願意聽福音接受基督歸向真神。宣聖會的第一個中國傳道人,以後是在這個地方興起來的,孔牧師夫婦以後,又遷移到大名府,接收了另一個教會,於是在這裡建造了中國的第一處房舍,將很多崇拜偶像和陷在罪惡裡的人,拯救了出來。工作幾年後,成立了一所教會,其根基由此奠立,孔牧師夫婦的大兒子孔憲國,即在此地出生的。他們在中國工作五年以後,他們就回到故鄉,和孔牧師的家族一同居住,在俄克拉何馬城,他們二位在中國時有一個熱切的願望,就是希望能與一個組織良好的教會聯合,來到俄城以後,把小兒子交託親屬照料,進入伯大尼學校攻讀,即今之伯大尼努大學,按學校的規定完成了宣道士課程。在伯大尼學校研究期間,就與宣聖會得聯合,在他們準備再來中國時,俄城區會的青年們議定要供給孔牧師,同時紐約區會的婦女們亦願供給孔師母,所以在 1913年底,他們又航海來到中國。

這次宣聖會總部的書記瑞瑙與他們同來,協助選擇教會工作地區。到達中國北部住在魯西朝城以後,又發展到河北省,以大名作差會的總部,兩年內就在三個城市和很多的村莊裡開展了工作,他們的千金路得、拿俄米均生在朝城。

以後差會的宣教士漸次增添,因為孔牧師當時已為差會的監督,所以住在大名府較佳。他們租了房舍開始工作,一年後在城外購得了一大塊地皮,有新的教會宿舍、醫院和學校房屋,皆先後建築完成。二位的雙生高爾但和海蘭, 於1920年生於此地,約有一年之久,中國北方就是宣聖會的傳道區域,遭遇了大飢荒,人們吃草根樹皮。在美國知己友好,得悉之下,熱心協助,送來一部份賑災款項,所以他們就忙於發放糧物,救濟那些飢餓的人,除向村民發放賑糧外,還有一千多人住在他的院子內,孔師母照料六百多名婦女和很多小嬰孩,每天都要供養他們;孔牧師有一千多男人每天要給他們飯吃,每天都把福音傳給這些災民。孔牧師在一次講道之後,請人來台前禱告,凡是真心願意接受基督的,請到前面禱告。這真是叫人害怕,誰知道整個聽眾一千多人,都來到前面,他們擁擠一張大草席做的講台上流著淚說:「我們要悔改,我們需要耶穌」,這時孔牧師只好用肘撐出一條路,衝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 那時人都是在餓著肚子,所以接受為的是好找一條充飢的道路,解決飢餓問題。

十年的冗長工作以後,他們又回國,二次休假,這一次他們已有了四個孩子,在休假期間又生了小女兒海斯特仍然住在俄城,他們利用這次的機會,復入伯大尼努大學肄業。

1927年,總會以特別的使命差派孔牧師再來中國,因為那時有戰爭的關係,所有的宣教士都已離開了工場,教會總會急欲知道一些關於教會實情,故派孔牧師前來好把當時教會的情形查明回報本會,這一次為教會作了一個為期半年的逗留,以後局勢大有好轉, 1928年底,孔牧師又被派來中國,那時當地的基督徒,顯出一種強烈的愛國意識,許多差會把教會移交給當地的教會,由整個教區所推舉的代表團,參加年會,這些平年會的舉行,如同在美國的區會,當一個區能自給時,其工作由另一組織健全的區會領導。

日本入侵中國時,他們正在工場,然而他們的孩子們,遠在韓國的美國宣教師子女學校讀書,這學校是專為教育宣教師的子女,曾有好幾個月,孩子們得不到父母在中國的音訊,父母亦不知道孩子們在韓國的情形,就在這時,孔牧師夫婦親眼目擊了戰爭的殘酷和侵略者的兇暴戰爭開始一年以後,他們才得以離開中國,來到韓國與兒女們相會,不久就帶著孩子們於1938年回國休假,大女兒拿俄米已經去美國,兒子憲國在上海做生意,後來為日本人所拘留。

孔夫婦在美國用了很多時間,作為差會在中國情形的宣傳工作,當假期延長時,他們就到洛杉磯,向中國人傳道。洛杉磯的第一間教會已經建立了多年,有為中國兒童的主日學, 在洛杉磯有一所舊式住宅裡面,住著很多的中國人,就把它購來作為第一個教堂,開始經常聚會,孔牧師夫婦就作了這群優秀中國青年的首任牧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孔牧師夫婦心中急切願重回中國,惟總會尚不很清楚應否差遣他們,孩子們既都長大成人,所以再回中國也沒有什麼阻礙了。

在美國這段冗長的休假期間他們買了一座房子,幾年來都要照時繳稅,兒女們先後離家,就以公道的價錢,把房子出售,把帳還清,他們從前工作多年的地方,如大名和其他地方的宣聖教會,已為共產黨武力霸佔,不准宣教士再回去,於是就到北平買了一塊地,開始傳道,有他們很多的中國朋友從南部逃難來北平,又能與他們見面,真是一種極大的喜樂, 其中一部份人為著逃命,撇捨了一切,飢寒交迫,無家可歸,好像神正是差遣他們來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教會本來發展得很快,但是當共產黨逼近城郊,北平告急時,工作遂告停頓,所有的美國人,都被催逼逃往安全地帶,那時孔師母又患重病,故感覺有搬到一個氣候比較溫暖的地帶的必要,於是把家庭用具交給一家運輸公司,就坐飛機來到香港。曾在上海留了幾天,探望了兒子憲國,在香港住了一個月,此際受感動應計畫到台灣去,因為有很多中國人,從大陸奔往那裡。但運輸公司轉運的家具,很長的時間沒有一點消息,因著北平情勢的劇變,恐怕一切的東西,必是在路上早被共產車搶劫了,剛把船票買好準備上台灣來時,忽有公司的通知說他們來台要乘的船,剛從中國北部回來,他們一切的東西都在那條船上,所以箱子等物就勿庸在香港卸裝,就可直達台灣的基隆港,這又是一個神要引領他們去台灣的另一個明證。

來到台灣,一個人亦不認識,在船上有一位很親切和藹的中國夫人, 她曾經在台灣住過告訴了他們很多關於台灣島的事情,上岸時這位夫人的丈夫來接她,很客氣地給了他們一些台幣。以後要把錢付還他們,他們卻拒而不收,卻說我們雖然不是基督徒,卻願意如此做,假使這錢你們不再需要,可送給那些需要的人。仁慈的朋友及時相助,神亦是永遠供給他們。

台灣曾賜給了宣教師們很多特別的機會,孔牧師夫婦有意幫助那些已經設立的教會,在這海島上,以長老會的活動最大,他們就接受了這些教會的邀請,另有獨立的聖教會,已正在開始成立台灣聖經學院,他們願請孔牧師夫婦出來協助,到了第二學年,聖教會團體覺得不夠能再續自辦,故將整個經費問題交給孔牧師夫婦負擔,因著有很多在美國的友人,對這學校非常關心,故決定仍然要繼續籌辦。

學院今已由新竹搬來台北,就是孔牧師夫婦居住的地方,是在一座租賃樓房裡上課,現在學校已有自己的房地產和用具,曾有五十到七十個學生,目前經錄取在校者尚有四十多名,學校財產概無欠債,除聖經學院外,還有六處教會,同時進行,有兩處在高雄, 高雄是很大的城,位於台灣南端,三處在台北,台北是台灣的北端,一處是在距台北不遠的嵌子腳,以上這些教會的財產,概無欠債。

本處工作大部分都是自由中國和亞洲之聲供給,還運來一些救濟物品,孔牧師夫婦還要負責分送到各救濟機關,工作事務都能正常的進行,因而感到需要一個名稱,遂選定了「台灣基督教福音」。一些中國同工,加入了台灣福音會,有的在學院裡教書,有的在教會裡傳道,魏德邁夫婦曾來校工作,但未久即返回美國,孔牧夫婦這次已是高齡六十有八,但其工作精神還是與四十六年前剛來中國時一樣。

(摘自高雄鼓山福音會史輯,2011年12月出版)